歷屆理監事

第十屆立案第七屆)(111.11~迄今

理事長:王仁邦

副理事長:單瑜

秘書長:林彥鋒

副秘書長:溫閔凱、蔡孟釗、莊禮安、徐鴻傑、高維聰、劉邦

常務理事:洪啟惠

理事:魯思翁、黃鈞蔚、林彥輝、林界男、鍾明勳、簡佳璋、林宏彥、吳景寬、劉廣齊

常務監事:趙玉良

監事:林正修、周明輝

第九屆立案第六屆)(109.11111.10

理事長:樂群

秘書長:周明輝

副秘書長:林宏彥

常務理事:魏福全、賴德仁

理事:魯思翁、王仁邦、馬大元、單瑜、洪啟惠、郭建成、林界男、簡佳璋、吳景寬、王春惠

常務監事:陳正興

監事:陳炯旭、趙玉良

 

第八屆(立案第五屆)(107.12109.10

理事長:杜佳軒

秘書長:林俞仲

常務理事:陳炯旭、唐子俊(107.12108.9)樂群(108.12109.10)

理事:魏福全、魯思翁、王仁邦、馬大元、施義賢、郭建成、王春惠、簡佳璋(108.12109.10)

常務監事:陳正興

監事:卓良珍、廖寶全

 

第七屆(立案第四屆)(105.10107.12

理事長:杜佳軒

秘書長:林俞仲

常務理事:林正修、唐子俊

理事:魏福全、魯思翁、陳炯旭、趙玉良、劉昭賢、廖寶全、郭玉柱、余登貴

常務監事:陳正興

監事:卓良珍、

 

第六屆(立案第三屆)(103.10105.10

理事長:陳豐偉(103.10104.10)、王家麟(104.10105.10

常務理事:劉昭賢

理事:余登貴、楊聰財、林耿立、林正修、楊延壽、王志中、杜佳軒、郭玉柱

常務監事:陳炯鳴

監事:、唐子俊

 

第五屆(立案第二屆)(101.10103.10

理事長:陳炯鳴101.10103.2)、邱瑞祥(103.2103.10

常務理事:林晏弘

理事:楊聰財、楊延壽、王志中、詹東霖、許森彥、陳豐偉、劉國良、余登貴

常務監事:施義賢

監事:林義雄、林昌億

 

第四屆(立案第一屆)(100.1101.10

理事長:陳炯鳴

秘書長:傅子峰

常務理事:林昌億、王志中

理事:劉國良、詹東霖、邱瑞祥、楊延壽、楊聰財、余登貴、殷建智、黃仁享

常務監事:林晏弘

 

第三屆(98.9100.1

理事長:孫讚福

各區聯絡人:陳炯鳴、林正修、王志中、殷建智、余登貴

 

第二屆(96.998.9

理事長:吳元欽

各區聯絡人:陳能清、吳元欽、殷建智、陳正興、余登貴

 

創會第一屆(94.496.9

會長:賈惠洲

秘書長:劉昭賢

副會長:蕭文勝

籌備發起人:吳潮聰、呂健弘、林俊輝、殷建智、陳中和、陳俊升、游文治、賈惠洲、劉昭

賢、蕭文勝、李培聞

各區聯絡人:陳能清、李仁揮、殷建智、李培聞

回到頂端

 


第四屆(立案第一屆)理事長陳炯鳴

 

西元20111月,於台北市天成飯店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所(Assocination of Taiwan psychiatric clinics)舉辦的春季會員大會當中,本人有幸榮獲同仁薦舉,擔任第四任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會長一職,當時雖然心懷坎坷,但仍抱著惶恐之心,接下這項重責大任。

 

接任之初,鑒於精神科基層長期在健保複雜不利的環境因素之下,希望能夠更加增強茁壯基層診所,對於當下困難環境的更多生存空間,因此在與數位前輩醫師商議之下,擬定了本協會三個方向發展:

一、加強內部組織力量,成立永續經營之法人化組織。

二、建立網路化溝通平台,以提供醫師與醫師、醫師與民眾之溝通管道。

三、強化與精神醫學會或醫師公會等的溝通。

 

因此在就任之初便訂定著手強化原有精神各區分會的組織活動,訂立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章程,以及申請社團法人之成立,厚植本協會以永續經營之內涵。此努力獲得診所協會諸先進前輩支持發起,於西元20111023日獲得內政部通過獲得合法之法人地位,並於台南長榮桂冠酒店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當時十分榮幸邀得開會所在地,台南市長賴清德先生蒞臨會場致賀。

 

其次,於日漸增加之會員眾多分佈台灣各地,因此便希望能透過發展電子平台,強化同仁之間的溝通機會與效率。因此承續前任孫讚福會長未竟之功,發展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的官方網頁,同時增加會員論壇,後又由於臉書已成為目前使用量做大的社交網站,因此在通訊暨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豐偉的協助之下,分別依序在醫生論壇成立ATPC專屬論壇、臉書成立粉絲專業,同時官網再次改版成為目前互動性更佳之網頁型態。

 

同時,個人與孫讚福前會長於西元201111月,分別代表本協會參選當年台灣精神醫學會理、監事選舉,在獲得各位會員同心襄助以及其他各單位精神科同仁認同本團體狀況之下,幸不辱使命,與孫前會長分別順利當選,因而得以順利強化基層同仁與精神醫學會的溝通機會。

 

目前,雖然本會發展日漸茁壯,然時至今日,包含本會基層同仁在內的精神科從業人員,仍然面對相當多來自醫療、健保制度與科際之間之杆格,因此於此之際,更需要各位同仁團結協助,增加輿論影響力量、強化與外界溝通之機會以減輕外界不必要之誤解,在證據法則下之合理回應外界期待與合理要求;本協會亦會盡最大努力,以維持會員同仁的合理權益;而此網頁,正是同仁與同仁間、醫師與普羅大眾間彼此溝通最好的平台,希望各位基層同仁多加利用,提供專業之文章,以為國人心理衛生知識之增長,竭盡身為精神科醫師最大之心力。

回到頂端

 


第三屆理事長孫讚福

 

當選會長是983月的事,當初中區賈惠州醫師於民國94年,在台灣精神科醫院協會(台精院協)的協助下,成立了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台精診協),並與台精院協展開合作的關係,因初期台精診協力量薄弱,許多事情都拜託台精院協反應給精神醫學會。民國96年,吳元欽接任第二任會長,續把台精診協的力量組織起來,診協也日益壯大。第三屆原本推薦資深的南區陳俊升醫師接任,因陳醫師謙辭,彼時,台北區與桃竹苗區的精神科診所較少,參加會議的北部醫師也少,所以我這個高高屏區的代表,就這樣接手第三任台精診協會長。

 

接任會長後,也代表台精診協參選精神醫學會理事。對外,為診協會員發聲。對內,則要辦理一年三到四次的診協全國會議,以及協助處理相關基層事宜,含精神醫學會對健保局、全聯會等的公文回應。

 

先是依從過去制度,辦理全國性的會議,奈何第一次辦活動986月,就與兒青協會撞期。雖然診協三月就預告六月的活動日期,兒青協會五月才宣佈要在六月同一天辦活動,這是彼此沒有溝通協調的結果。不少會員因要拿兒青的學分,不能前來參加診協的活動。因此,後來我提案在每年一月、六月、十月的第二週日上午辦診協活動,並希其他協會也能夠固定時間辦活動,並避開彼此會議撞期。我亦以理事向台灣精神醫學會提案,協調各精神醫學支會的活動時間,比如台精診協、台精院協、兒青協會、老人精神協會、藥癮協會、心療協會等。美國精神醫學會可以把整個國家、各州的大小會議,在四、五年前就排定,我想我們也可以。下面為美國精的五年會議時間表網頁:http://www.psychiatry.org/Resources/Governance/MeetingsSchedule.aspx

 

之所以選一、六、十月第二週日辦活動是有原因的。因南北奔波很是耗時,一年三次與四次會議差別不大,故計劃每年北、中、南各辦一次活動,所以四個月一次會議。因二月處農曆過年與寒假,活動常得更動時間。四月有清明節與春假,五月是母親節,七月、八月是暑假,故選一月、六月第二週日開會。十月第二辦活動,主要是考量精神醫學會選舉。十月的活動,可讓台精診協理監事候選人與合作團體候選人,造勢、拉票。

 

會議時間固定下來,並排定每年一月北部(含大台北、桃、竹),六月中部(含苗、中彰投、雲),十月南部(含嘉、南、高高屏),在該區域擇便利交通處辦活動。若遇要事,則由各健保分區負責人前來開臨時會,議定健保局或全聯會的緊急公函回覆,這在9812月開會過。再更緊急,如993月全聯會提案討論基層精神醫療事宜,則由診協會長與兩位副會長,代表基層前去溝通說明。

 

會議時地的方案得到會員的表決通過後,我們進一步做台精診協會徽的甄選,然後討論定案「組織章程」,讓制度運轉法制化。讓每任會長,都可以依章程規範,推動各項事宜,包括參選精神醫學會理監事等事,何時推出新任會長、副會長,以及如何輔選與其他團體合作等事。當然時代、環境的變遷,日後組織章程,都可以在會員大會修法調整之。

 

由於擔任會長者,常常也得在自己診所看診,因此書推動整個協會運轉,至為重要,包括年度三次例行會議前,連絡支援廠商、時地敲定、申請學分、打字會議公文與提案討論、電郵紙郵通知會員;會議當天收款、發資料、會議記錄;會後整理會議內容、財務報表、更新會員通訊、寄發資料等。故書也把工作內容做出規範,讓將來接任書者,容易交接上道。會議當天,因工作煩雜,需要一位臨時助理,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當天報到事宜,包括收取會費、年費,發放資料,書進去做記錄,臨助在外守住報到處,讓遲到的醫師方便報到等,故臨助也寫了一份工作規範。

 

目前診協六大分區,中區是最早定期聚會,每月固定某一週四下午開會。接下來是發展出定期開會機轉的是高高屏區,目前固定在三、六、九、十二月的最後週日晚上,在凱旋醫院開會,兼上課拿學分並與核心醫院互動。995月桃竹苗區會議中,也訂下偶數月的最後週日上午聚會,這將增加同區儕輩的交流,溝通之門打開,就可減少誤解與嫌隙。雲嘉南區、大台北區在將在七月聚會,如可以訂下固定開會交流的時間,則可聯誼兼溝通。花東區開業較少,已有聚會互動,仍建議固定時間開會更好。

 

診所協會原本要成立社團法人,因考量成立後,每年將花不少錢作會計帳報給政府,且無永久會址,每選新會長,就得遷址一次。在創會長賈惠州醫師(彼時他擔任精神醫學會理事)爭取下,在台灣精神醫學組織架構中,創設「基層委員會」,由台精診協會長選上精神醫學會理事者,擔任基層委員會主任委員,並邀請各分區負責人等擔任委員。可把台精診協會議中的基層心聲,透過精神醫學會的「基委會」正式反應上去,經精神醫學會理事會討論確認後,即可以學會名義行文給相關單位,如健保局、藥品管制局、醫師公會等。故成立台精診協社團法人之議,就暫緩下來。

 

如果各分區都可以例行開會,至少一季一次,對於業務、申報、抽審疑問,可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中,形成共識。新進的開業醫師,有任何疑問也有各分區負責可以詢問,或前來各分區會議與全國會議交流,減少摸索的時間。有時開業遇到一些奇怪的情況,也不至於孤單,各分區組織與台精診協已建立起來,都是大家詢問與分享的好平台。

 

協診的網頁目前建構中,感謝陳俊欽醫師主動協助。網頁的目的,除了讓協診將來的公告上網,讓大家隨時可以回來這個網上的家,看最新的切身資訊。如果可以,將來所有的活動通知與是否參加,都可在診協的網頁完成,減少書寄一般信件,既費錢又環保,時效性也差。二來,讓全國的民眾知道要看精神科醫師,上台精診協的網頁,可以找到住家附近的精神科診所。如病人搬遷到不同縣市時,診所醫師可以上網印下最新的全台精神科診所住址,可轉病人到其新家附近的精神科診所,續繼就診。這是治療的連續性,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服務網,做出以病人為中心的綿密醫療服務。平台將來,將做網路連結,也考慮開放讓會員寫醫療文章,或介紹自己診所特色的文章。

 

接下來要完成的是兩年一度的精神醫學會選舉。過去診所醫師,因開業後少與同業連,投票常是被過去的訓練醫院拉走,或因事不關己,不來投票。但慢慢大家了解團結才有力量,許多事情,只靠一己,容易被忽略或傷及權益。這投票團結,需靠大家平時聚會形成共識。如果北、中、南各有人代表診協出來選精神醫學會理事或監事,則投票率就可能往上提昇,讓過去鬆散結構的診所醫師,因台精診協而組織起來,在學會有更多的發聲機會,這將是第四任會長所要執行的任務。

 

想台精診協的目的,在建構一個良性、合理的開業環境,讓大醫院的醫師們,進可攻,退可守。有天想從大醫院無窮盡的行政、教學、研究與論文撰寫的案牘形中,解脫出來,這時精神科開業環境已建立好模式,隨時有人可供資,各分區、全國都有會議可以參與交流。有診所開業的後盾,讓大醫院的精神科醫師,有較好的生存空間,也較不會被大醫院打壓精神科。這是台精協診默默為精神醫學界同仁做的事。

 

擔任會長期間,承許多人的協助,特此感謝!首先是創會長賈惠州醫師,以及續任會長吳元欽醫師,他們提醒與交接了許多注意事項。再者要感謝兩位副會長,他們分別是台北區的陳炯鳴醫師,與中區的王志中醫師。桃竹苗區的前後任負責醫師分別是林正修醫師與邱瑞祥醫師,協助把該區的例行會議建立起來。南區的殷建智醫師,許多電郵都是第一個回函,也參與了數次的臨時會議。台南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黃仁享醫師,提供了許多重要訊息與處理意見。高屏區的黃文翔醫師、吳碧分醫師,距離最近,常是我商議事情的對象,是最好的軍師群。謝謝大家,因眾人的幫忙,協診可以走到今天這規模。未來仍有長路要走的,就交棒給下一任會長、副會長與各區負責人的領導了。當然每一位精神科開業醫師的支持,每次開會的出席,才是台精診協續繼前進的最大支柱。

回到頂端

 


創會第一屆會長賈惠洲

 

八年前,我由埔里榮民醫院精神科主任兼醫療部主任職務退出開業,相信跟各位一樣,內心經過一番爭扎。由一個可說是要日理萬機(晚上還排滿應酬)的大主任,變成一個默默無名的小鎮開業醫師。尤其南投縣二家最大的綜合醫院(埔里榮院、埔里基督教醫院)都在埔里,開業會成功嗎?所幸開業業績就不錯,生活也有很大轉變,原以為會有的不適應,竟然變成很喜歡,很滿足。

 

中部四縣市精神科開業醫師從約十多年前即每月均有定期聚會,大家分享經驗,討論申報審查,互相鼓勵打氣,一直持續至今。六年多前,幾位醫師高瞻遠矚,預見未來開業醫師必大幅成長(當時全台約四十家精神科診所)、健保政策走向非常重要、基層精神醫療資源太少、少數醫師有醫療道德或法律上之問題等,故開始有了不能再自掃門前雪,必須集合起來成為有力的團體之構想。幾位我非常欽佩敬重的前輩,如吳潮聰醫師、劉昭賢醫師、陳俊升醫師、蕭文勝醫師、賴武賢醫師、殷建智醫師、溫建文醫師…等(若有疏漏之前輩請見諒),大家出錢出力,集思廣義,一起將台精診協(ATPC)設立起來,因早期兩人診所很少,而我有吳元欽醫師的幫忙,加上過去有許多從事公共事務,公共政策之機會與經驗,故大家公推由我擔任會長,而我也在無法推辭的情況下,惶恐的接下這個重擔,也委請蕭文勝醫師擔任副會長,劉昭賢醫師擔任袐書長。創始初期,一切的制度模式、方向都在摸索,也歷經了許多困難,所幸也有些努力過後得到的成果,一些危機挫敗,也都能堅持下去,面對解決問題。

 

協會,說白了就是壓力團體,尋求群體之共同利益。要有力量,必須要有角色。過去醫學會大多著重於學術,若說到錢、爭權益,是許多大老不屑、也恥的。診所一直以來與世無爭,也被一些大老認定是沒出息、没能力的、更不需被關注討論的議題,診所的醫師更不大可能擔任醫學會的理監事。我們想說必須打破這種現況,但也知道很不容易。所幸在台精協(台灣精神醫療院所行政協會),我過去待過幾個系統的朋友、及大部份開業醫師的支持下,順利的進入醫學會,開始讓診所的想法聲音出現在醫學會,也幸運的得到當時醫學會大多數理監事的支持鼓勵(當然還是有恥不屑者),診所之發展總算在精神醫療體系佔有一席之地,接下來的數年間,基層精神醫療已成為一個很受重視及肯定的區塊,也漸漸的將診所醫師既親切又專業、對社區之重要及貢獻,大家在專業的追求及努力等形象已大致建立起來了。

 

話說從頭總是有許多的辛苦及心酸,也難免有誤解及雜音,但都不再重要。放眼未來,有許多更重要的難題要面對。除了感謝過去的戰友們支持幫助,更期待更多的同業們給予肯定及協助,也需要有理想、肯付出的同僚出來繼續帶領大家迎向美好的未來。